在多数人的意识中,高职还不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谈到对高职的了解,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考不上大学的人才去上高职”———这就是人们对高职的普遍认识,很显然多数人并不认为走进高职就是迈入了大学的校门。
不过,随着考生和家长对高职了解程度的逐年深入,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也逐年提高。于是,新的现象出现了……
今年高职批次的录取已经结束。据记者了解,很多高职院校收录了一些上本科线的考生,有的院校此类情况甚至多达几十个。
考生心理:学费低而且可选好专业
“三本我根本都没关注,太贵!”刚填完高职志愿的李同学直言不讳地告诉记者。他是房山区的考生,今年的高考成绩是470分,已经达到了三本线。他向记者分析道,高职一年学费6000块钱,三本起码得一万多!
另一名女生小杨的话也表现了同样的顾虑:“一万多的学费,对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如果上三本的话,父母的压力会比较大。”小杨还告诉记者:“我考了476分,之前也填了二批本科的补录志愿,但是没有被录取。考虑到三本的学费比较贵,所以就没填。我们很多同学都去复读了,为了明年能考上本科,可我觉得上高职学一门技术也挺好的。”
房山的李同学道出了放弃三本选择高职的另一个考虑:“开始觉得有点可惜,但即使报本科,以我的分,能报的那些专业也不好,所以一想,还不如报一个好一点的高职学校,还能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呢!”说到这儿,李同学似乎又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老师观点:比较务实的选择某高职院校负责招生录取工作的魏老师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学校录取的达到本科线的同学有几十个之多。我觉得,从学生和家长的心理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公办高职的学费低;其次,考上本科的学生可以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有些可能还考虑到以后的专升本等等。我认为,这是考生比较务实的选择。同时也证明了高职院校正在逐渐被更多的人认可。”
“填报高职志愿的高分考生年年都有,一年比一年多!”某高职院校的系主任李老师欣慰地对记者说,“据我观察,这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比较强的,他们选择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学习兴致自然比较高。”
李老师还分析道:“即使这些孩子勉强搭上了本科的末班车又能怎么样呢?本科毕业了还是要面临就业的问题。与其勉强上个本科,还不如选个好的高职专业。我认为,这些孩子的选择还是有道理的,关键是要考虑到以后你所学的东西是否能让你就业。”
专家看法:值得鼓励
北京市教委线联平副主任认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这种达到本科分数的同学却填报高职志愿的现象说明社会对高职的认同度正在逐步提高。高职在北京发展的时间还很短,许多家长和考生对高职的了解很有限,有些家长甚至认为高职就是职高。就考生的这个选择来说,我认为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作出选择是值得鼓励的。有些孩子虽然考试分数达到了本科线,其实他未必就适合本科那种研究型的学习模式。”
“虽然这种现象还不是很多,但确实是一件可喜的事情!”高职教育研究会秘书长贡文清谈到这个现象很是欣喜,他对记者说,“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学校,这一点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遍了,比如像澳大利亚和德国等一些国家,有的人不愿意当一个学术家或是研究家,就想学个技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这样的人自然就选择职业技术类的学校。可是目前,我国的孩子们在填报志愿以及被录取的过程中总有某种无奈的因素。”
贡文清秘书长表示:“如果有一天,自主选择自己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成了潮流,那将是一件大喜事,我盼望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编辑:黄月)